利来w66最给利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环境保护 > 生态建设和修复治理

典型案例解析:长沙市某公司超标排放噪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发布时间 : 2023-07-13 来源: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字体大小:

案件基本情况

1.线索来源

2021年9月15日,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长沙市某公司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涉案企业存在超标排放工业噪声行为,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影响。

2.调查评估

经调查并现场实测,涉案企业厂界距离最近居民点约为15米,昼间噪声为63.6〔dB(A)〕,夜间为51.4〔dB(A)〕,超出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限值,存在噪声污染的事实。根据本案案件事实,办案部门结合检测报告及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等证据,综合认定涉案企业应承担生态修复赔偿责任,集体研究认定赔偿金额概算为82152元。

3.磋商情况

2021年12月9日,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有关部门与涉案企业召开磋商会。会上,生态环境部门、检察机关、法律顾问等单位,邀请当地群众代表与涉案企业重点围绕生态环境损害范围、责任承担方式、责任承担期限等内容展开讨论。经过磋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当日签署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由涉案企业以自行投入资金在厂区周围安装950型消音墙板隔音屏的方式防止噪声污染继续扩大。

4.修复情况

协议签订后,涉案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履行了安装950型消音墙板隔音屏的合同义务。2021年12月16日,经第三方现场检测,涉案企业的噪声排放已达到排放标准,符合项目验收条件,噪声污染已达标。群众代表对修复结果表示满意,群众诉求已得到解决。

主要做法

本案是湖南省首例噪声污染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本案的主要做法在于:

1.采取综合认定方式,强化公众参与。囿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暂未规定噪声污染量化计算技术规范,无法出具鉴定评估意见量化损害结果,办案单位创新方法,采用由职能部门、专家、群众代表综合认定的方式确认损害赔偿量化结果,此举极大地提升了办案效率。

2.采取源头治理模式,创新赔偿方式。由于噪声污染无法量化、损害赔偿资金难以计算,办案单位结合实际,将修建950型消音墙板费用作为损害赔偿资金,创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保障了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3.有效修复噪声污染,改善环境民生。本案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噪声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寻求处罚之外解决噪声问题的途径,促使涉案企业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隔音屏建成后,涉案企业噪声方面的投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静于民,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专家点评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噪声问题历来是信访投诉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大背景下,办案单位主动作为,积极治理,切实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首先,办案单位探索采用由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和群众代表共同认定噪声损害结果的办案模式,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其次,办案单位积极寻求行政处罚之外解决噪声问题的途径,通过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倒逼涉案企业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助推噪声污染源头治理,妥善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办案单位的前述行为有效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保护了民生福祉。(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唐彬)

来源: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天心分局

2023年7月13日转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